根据《政协隆阳区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2017年工作要点》安排,区政协文史委组织委员深入板桥镇卧佛村西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甲马画传习所”、高海村陈宝元民间收藏馆、青龙街香烛纸火店铺和隆阳区文化馆甲马画展室就我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甲马画传承保护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传承保护情况
(一)甲马画的文化价值
甲马画是中国民间宗教祈福、禳灾、祭祀活动时用来焚烧的各种雕板印刷的总称。隆阳甲马画源自中原文化,根据《保山县志续编》第二卷记载,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长期以来,甲马画在民间一直广泛使用,市场上也大量有售,其图案版本千姿百态,祭祀活动五花八门。如今主要流传使用的有:青龙、白虎、玄武、太岁、喜神、山神、水神、路神等60多种。每一种甲马画都各有各的含义,各有各的用途。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流传于隆阳民间的甲马画,内容丰富、风格突出,是一份极其珍贵的民间美术遗产,不仅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它还是研究地方史、民族学、民俗学、人类社会学、哲学、宗教、美学等诸多领域的重要参考资料,堪称宗教民俗、古代哲学、艺术文学等诸领域的活化石,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保护传承、开发利用。甲马画的艺术表现不具一格、灵活多变,对于我们研究滇西的版画艺术,也有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可谓是隆阳活着的“杨柳青版画”。
(二)甲马画濒危情况
隆阳甲马画虽然历史悠久,流行广泛,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民间手工雕刻甲马画这一古老的传统工艺逐渐被电脑制版印刷技术所取代,现在流传在保山各地的甲马画产品95%以上为电脑制版技术的印刷品,而手工雕刻和民间传统印制的甲马画在走向消亡。目前,全区从事民间传统甲马画雕刻和印刷的民间艺人队伍不断萎缩,从甲马画雕刻和印刷从业人员普查结果看,全区范围内从事甲马画雕刻的民间艺人已由原来的15人锐减到6人,而从事手工印刷“甲马画”的民间艺人全区由原来的100多人,减少到20多人,愿意从事和想学习甲马画雕刻的民间艺人已越来越少。现在市场上销售的甲马画(民间俗称包钱纸火)已经全部为电脑制版印刷,除少数作为收藏品之外,人工制版的甲马画已经完全没有市场。
(三)甲马画传承保护情况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有一位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教授在外事部门的引领下来到区文化馆走访和收集民间甲马画,这一情况引起了区文化馆的高度重视。从此,民间甲马画就进入了区文化馆调查研究收集整理的视野。在区文广体育局的高度重视和文化馆的努力申报下,隆阳民间甲马画于2009年8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板桥镇卧佛村西庄的残疾人张元文被公布为甲马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近几年来,区文化部门建立健全管理和保护机制,做到有档案、有专人管理并建立有活动、有计划、有措施的保护制度。在区文化馆内建立了甲马画展示室,通过实物征集、展示与图文并茂的推介形式将甲马画工艺的历史沿革、文化价值以及产品特色,介绍给广大群众;并以张元文师傅住所为基础建立甲马画传习所,为他添置部分甲马画生产工具,鼓励他收徒培养1—2名甲马画传承人,努力引导和扶持甲马画工艺作品开发,形成了活态保护。目前,正在编辑《云南甲马画田野调查图库》,图片扫描工作已经完成进入编辑阶段。
二、传承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民间美术赖以存在的信仰世界本身受到了挑战。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城市的兴起,民间美术的存在状态也发生着变化。城市强势文化的涌入,改变着乡村农民的审美趣味与生活方式,越是接近城市的城乡结合部,民间美术的变迁越是明显。当下,现代化、工业化、乡村城镇化以及科技媒体、都市时尚潮流都对民间美术的存在发生根本性的冲击。一部分民间文化、民间艺术处于濒危、消亡的不良状态。因此,社会变迁也理应是研究民间美术传承的一个重要审美因素,例如文明祭祀对甲马画市场的影响。
(二)现代社会的工业化进程使得原有的民间美术传承人谋生方式发生转变。传统手工雕刻和手工印刷甲马画成本较大,远不如电脑制板和机器印刷省时省力,这是民间手工雕刻甲马画和民间手工印刷甲马画传统工艺传承面临濒危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快速转变,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建设向城镇化方向发展,原来农村较为单一的文化形式被都市多元强势文化渗透,传统的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开始疏远,原来朴实的农民开始自觉地去追求“现代生活方式”,自觉要求生活方式“去土存洋”。民间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渐失去可以发挥作用的场所,乡土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突出表现为从事甲马画雕刻民间艺人人数锐减。
(三)社会各界对民间美术的认知、认同和传承保护意识有待提高。在利益成为偶像的时代,外来思潮的倾泻、多样性文化生态区域的减少以及社会各界对本土文化的质疑、淡忘、民族心理的自卑自残甚至民族精神的失落,都在加速剥离中国民族文化的内核,充满个性的中国文化正在遭遇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流失。在我们的调研中,很多领导干部都不懂民间美术,甚至从事文化旅游的都是首次听说甲马画,更不用说一般的社会群众。因此,甲马画的传承保护工作成了少数文化热心人的“独角戏”,需要培养社会大众的民间美术文化素养,加大甲马文化宣传。
三、意见建议
(一)重构文化生态,打造传承载体
一是建立民间美术文化遗产活态展示馆。目前甲马画的保护,只是对甲马画文化遗产的“静态”保护,近年来,在外地新建的一些“手工艺活态展示馆”采用“情景还原”的方式对“文化生态”整合与重构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此类博物馆一般分为:陈列展厅,用以介绍各类工艺品的历史渊源、制作流程、艺术特色等;另设手工作坊厅及兴趣室,由艺人为参观者表演传统工艺,游人也能动手操作,现场体验同时兼有教学功能;此外还有配设有生产厂房和营业厅等。这正是“活”态保护的一种形式,隆阳甲马传承保护亦可借鉴这种保护范式,建立“民间美术文化遗产活态展示馆”,将展馆作为文化的传承载体,“静态”展示与“活态”传承并行,实现民间美术文化遗产在当代乃至未来的不断延续和发展。二是保护民俗文化,全民参与,营造适宜的社会环境。尽管以“活态展馆”的形式能呈现传统手工艺的部分形态,但毕竟是一种标本式的保护,已经全然脱离了民间美术的生长环境,且保护的种类有限,只能是挽救濒危文化遗产的权宜之策。“上导之为风,下行之为俗。形成习惯,世代传承,是为风俗。”唯有形成风俗和习惯,民众才会自觉自发地将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融入日常生活。在这个问题上,最关键且长效的办法是需要政府积极引领保护民俗文化,全面提高公众的文化自觉意识,全民参与保护与传承,营造适宜的社会环境。
(二)延续文化薪火,构建传承体系
一是建立传承人、民间协会共同构成的传承队伍。民间美术文化遗产实现“活态”保护与传承的另一个关键是保护“人”,作掌握特殊技艺的民间艺人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他们是极其珍贵且濒危的文化资源。要解决民间美术传承人“断代”问题,我们应该通过宣传和激励提升民间艺人和传统工匠的社会地位,使全社会意识到他们的文化价值,将他们等同于“艺术家”而非“工匠”来对待。从区政府层面,应该安排一定的区级传承保护经费和传承人生活补助费,提升艺人自豪感和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感。二是将民间美术与学校教育结合,持续培养有生力量。培养民众的民间美术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开发和利用地方美术资源,自觉自发地参与保护与传承,需要将民间美术文化遗产课程纳入整个教育体系(校本教材),使民众从小接受民间艺术的熏陶和潜移默化,成为传承与保护工作中可持续发展的有生力量。
(三)尝试创新思维,实现传承发展
一是强化甲马文化宣传,搭建艺人与消费者沟通和对话的平台。对在传承发展传统技艺、大力培养后继者以及拓展销售渠道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民间艺人进行表彰和奖励,以促进传统工艺的振兴。定期举办民艺作品的展览和展销活动,让民间艺人彼此交流和展示技艺,以促进技艺的提高。二是寻求变革与创新,实现民间美术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在甲马画的图案的设计上寻求创新,结合现代艺术形式、融合传统与当代艺术,立刻就能拉近与世界流行时尚的距离,从而广受欢迎的收藏品和装饰品。此外,我们还能在甲马画的功用上做文章,比如设计整合甲马画元素的汽车内饰、包装盒、旅游纪念品等等,都能引领时尚,让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生机,重回民众的日常生活。
(隆阳区政协办公室 刘义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