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保山市电子政务网站集群,您可以选择访问: 保山市 隆阳区 施甸县 腾冲县 龙陵县 昌宁县
 首页  政协概况  政协动态  政策法规  党派信息  区县政协  学习教育  互动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议政建言>>调研视察>>正文
“发挥民族特色文化优势,助推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2015-11-07 20:52  

“发挥民族特色文化优势,助推旅游产业发展”

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弘扬民族特色文化,服务打造三张旅游名片,推进全市旅游产业跨越发展,根据市政协常委会2015年工作计划安排,由寸时庆副主席带队,民宗侨联委牵头市直相关部门领导和民族文化专家学者组成调研组,对我市民族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市委政府高位推动,发展进入新阶段

市委、市政府坚定实施“文化旅游名市”战略,高度重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竭力打造三张旅游名片。一是注重战略引导。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完成了“三张名片”营销推广战略策划,以及“温泉之都”和“珠宝之都”总体规划,全面、系统、科学定位了三张名片的发展目标、品牌形象以及打造三张名片的具体措施、方法步骤和现实路径。二是突出政策机制。研究出台了《关于打造三张旅游名片推进旅游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将旅游业发展情况纳入县(区)年度考核内容;市委常委会每季听取全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情况汇报。三是强化整体推进。召开全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会,提升思想认识、强化工作要求,突出主要领导亲自抓、具体抓,全力推进我市旅游产业跨越发展,努力把保山建成温泉之都、珠宝之都、休闲之都。

(二)部门和县区积极联动,推进呈现新气象

市旅游系统注重在规划谋划上注入民族文化灵魂、在项目建设中浮现民族文化元素、在线路产品上以文化为主线串联景点、在宣传营销上借势民族文化、在旅游商品开发上挖掘民族文化特色,积极促进民族特色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市县民宗部门突出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建设对全市旅游产业的助推作用,积极推进我市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传承工作;市文广系统积极推进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开发利用,打造民族特色文化活动品牌。施甸县立足后发优势,县域特色历史文化开发及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突破性发展;龙陵县积极完善文旅融合发展机制,深入打造以抗战文化为代表,温泉养生文化、黄龙玉文化、休闲旅游文化作为补充的文化旅游品牌;隆阳区深入挖掘“丝绸古道”文化,打造了以“品名优特产、听金山传奇、探古人遗址、走丝绸古道、泡蒲缥温泉、逛古镇老街、游美丽乡村”为特点的蒲缥特色旅游小镇;腾冲县持续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品牌化、品质化、特色化;昌宁县着力打造个性化旅游印记,“游高山生态、赏田园美景、浴天然温泉、品千年古茶、购特色产品”;高黎贡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注重传承弘扬民族特色文化优势,通过民族节庆、民族歌舞、民族服饰、民族饮食等特色文化助推旅游产业发展。 

(三)项目建设有效促动,工作取得新成效

市、县(区)及旅游企业三级联动,千方百计推进项目建设,在实现全市旅游设施“原地起跳”的同时,文旅融合发展实现了新进展。一是文化旅游品牌培育创建实现新提升。全市“温润保山·美玉神汤”品牌形象及腾冲县、龙陵县“中国腾冲·天下和顺”、“中国松山·宝地龙陵”品牌形象宣传及营销推介走向全国、影响广泛而深远。二是全市共性文化旅游品牌打造持续强化。各县(区)都十分重视和推进“温泉文化”、“生态文化”、“休闲文化”、“节庆文化”、“抗战文化”等共有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三是具有县(区)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的个性文化旅游品牌培育创建深入推进。如隆阳区永子文化、古道文化、南红玛瑙文化、哀牢文化、永昌文化,施甸县契丹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腾冲县翡翠文化、侨乡文化、养生文化、丝路文化,龙陵县黄龙玉文化,昌宁县茶文化、青铜文化等文化旅游品牌,全面支撑促进了旅游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二、我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意识不到位

一是产业发展意识不到位。对我市旅游业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定位重视度不够,文化是旅游的“魂”、“根”、“源”的意识不自觉,对上对接工作要求多,认真结合实际学习、思考、总结、提炼少,对发展方向、功能定位及相关政策、机制等长远性、基础性工作重视不够。二是文旅融合发展规划不到位。有的县(区)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定位不清晰,民族特色文化旅游开发缺乏总体规划和统一协调,市、县文化旅游品牌宣传推介不统一、不协调。三是文旅融合发展合力推进不到位。文旅融合发展涉及部门的支持政策和扶持项目侧重点不同,难以形成支持民族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整体合力。

(二)工作推进不平衡

一是县(区)文旅融合发展不平衡。腾冲县继续保持强劲的龙头带动作用,施甸县敢想敢干、后劲十足,龙陵县稳健扎实、可圈可点,昌宁县目标明确、推进有力,隆阳区夯实基础、负重推进。二是市县(区)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开发与应用不平衡。对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开发应用较为重视,但对地域内民族特色文化尤其是本土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挖掘、开发、提炼、应用思想认识上重视不够,具体工作中对民族特色旅游文化内涵挖掘与展示,持续深入推进不力。三是民族特色旅游村建设工作成效不平衡。能抓住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建设政策机遇,但对民族特色文化的集中展示缺乏有力举措,特别是对民族特色文化如何与旅游有机结合普遍缺乏有效路径等方式。现有的一些民族文化特色旅游村寨建设更多是重视人居环境改善、硬化道路、修建活动场所、增加活动设施,创建完成后的村寨中少数民族特色风貌、风味、风格不明显,成为少数民族新农村类型的村寨。

(三)产业优势不明显

一是文化旅游产品多而不特。市、县(区)文化旅游产品核心品牌打造不够,许多共性文化旅游产品特点不鲜明、特征不明显、特色不突出,独特而富于魅力的核心产品不多,缺乏让人留连忘返的吸引力。二是文旅融合带动广而不深。现有文化旅游产品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对旅游业传统“六要素”及新兴“六要素”的相关配套服务产业发展推动不力,衍生产品和服务少,游客消费链不长,众多游客旅游消费还是“一张票(门票)”“一个床(住宿)”“一顿餐”的情形。三是旅游产业发展大而不强。在全省范围内,我市旅游产业经济指标状况与丰富的旅游和文化资源不相称,从2014年各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的接待海内外游客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两个指标来看,我市在全省16个州市中位居中后。与相邻的德宏州比较,我市年度接待总人次比德宏州多,但年度旅游总收入却远远低于德宏州。全面构建我市产业实力强、产业贡献强、品牌影响力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旅游业产业体系任务艰巨、任重道远。

 

三、对推进全市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融合发展的意识理念

一要自觉强化“魂附体”意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产品的竞争最终是文化的竞争。任何旅游产品的创意、策划、开发、包装、营销都必须努力让具有本地独特优势的民族特色文化之魂有机融入旅游之体,实现旅游产品由资源利用型向文化引导型转变。二要深刻把握“差异性”要求。对市、县(区)民族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挖掘开发力求独特,对全市共性文化的开发突出“三特”(具有县(区)地域内的特质、特性、特点)、对县(区)域内特有的个性文化开发放大“三独”(相对其它县(区)而言的独特、独有、独到之处),实现市、县(区)民族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众不同或和而不同,全力避免千篇一律或步人后尘。三要全面牢固“精品”理念。在民族特色文化旅游融合项目实施中创建精品,树立今天的精品、明天的文物、后天的遗产意识,多为未来创遗产,少给后人留遗憾。

(二)进一步突出融合发展的规划引领

一要科学编制市、县(区)民族特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围绕旅游总体规划完善文旅融合发展整体设计,为全市民族特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明确方向、目标、任务及县(区)功能定位、特色文化及重点项目等。二要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县(区)民族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既要充分体现与全市整体文化旅游品牌的关联性,又要尽可能放大县(区)地域民族特色文化旅游品牌的差异性,既认真落实全市工作要求,又切合县(区)实际错位发展、互补发展。三要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一个规划管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确保发展方向、功能定位、重点项目等不因领导人变化而改变,防止文旅融合发展工作的主观性、随意性、盲目性。

(三)进一步汇集融合发展的整体合力

市政府建立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政府分管旅游的副市长召集、市直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领导为成员,市旅游局为会议牵头部门,联席会议定期和不定期召开,主要研究年度特色文旅融合工作及项目选定、资金整合等重大工作。最大限度整合各部门项目,聚合各部门项目资金,全力推进全市民族特色文旅融合发展。一要进一步翔实项目谋划。认真分析市、县区民族特色文化优势,科学确定主体民族文化品牌,积极构建全市多民族特色文化,切实增强我市多民族特色文化与相邻州市单一主打民族文化品牌的竞争优势。二要扎实推进项目实施工作。高度重视民族特色旅游村寨项目选点,注重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创建与旅游线路的重合和项目资金的整合,突出民族持色打造民族特色旅游村寨。这次调研中,调研组也看到邻近城镇或旅游景区(点)的民族村寨,民族特色文化淡化、弱化、同化现象突出,而民族特色文化保存较好的村寨又地处偏远、交通不便,难以形成旅游优势,建议市委政府在保山中心城市建设中规划建设保山民族文化园,反映保山特有少数民族的村落建筑、民居生活、服饰饮食、节庆活动、音乐歌舞、民俗风情等民族特色文化,突出保山特有的全国人口较少民族的神秘性和云南省的代表性,丰富我市民族特色旅游产品内容与服务层次,进一步提升我市旅游业在周边州市及全省的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

(四)进一步推进融合发展的传承拓展

要进一步擦亮保山旅游转型升级的三张名片,叫响保山民族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改变游客旅游消费“3个一”,切实让人静下来、留下来、住下来,实现游客游览在保山、美食在保山、休闲在保山、养生在保山、度假在保山、乐购在保山、淘宝在保山。一要做精温泉养生产品。充分挖掘与应用我市各地、各民族温泉洗浴、温泉保健、温泉疗养、温泉养生、美食保健、药膳养生、茶饮保健养生、中医药养生、运动养生等富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养生保健康体文化,在全市“一市百泉”工程规划建设中积极提升“水养”、讲究“食养”、注重“茶养”、研发“药养”、倡导“体养”,切实根据各地温泉水质特性开发温泉养生康体“1+N”产品,延伸温泉康体养生产业链,丰富温泉养生康体产品与服务。二要做优休闲度假产品。在开发各类主题酒店的同时,注重挖掘、提炼民族文化和乡村文化,展现乡愁野趣、演示农耕文明、丰富生活体验,提升农家乐、发展乡村游、走向乡村休闲度假,积极用好市旅游局对发展乡村旅游的引导扶持政策,在我市20个旅游小镇、50个旅游特色村、100个特色旅游农庄开发建设中彰显文化魂、走实有机路、打亮绿色牌、建出生态园、突出特色游。三要做特保山“三宝”产品。正视与德宏州在珠宝之都建设方面的竞争劣势与优势,依托保山作为翡翠文化发源地、黄龙玉原产地、南红玛瑙重要产地及全省重要珠宝加工集散地优势,积极探索走出“文化创品牌”的路子,突出腾冲600多年的翡翠历史文化、黄龙玉和南红玛瑙的原产地文化、保山独特的传统珠宝民俗文化,开发打造保山“三宝”的“寻宝之旅”、“赏宝之旅”、“淘宝之旅”,叫响寻宝到保山、赏宝游保山、淘宝逛保山。

关闭窗口
主办:bet288365备用网址 
bet288365备用网址.政务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人民路50号   电话:2122907
运行管理:保山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滇ICP备12002983号-1